忆苦思甜的文章 忆苦思甜的文章标题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 1963年5月8日,毛泽东在东北、河北的两个报告中批示:用讲校史、家史、社史、厂史的方法教育群众。此后,全国各级学校广泛开展访贫问苦,请老贫农、老工人、老红军做忆苦思甜报告,通过社会调查等办法,向学生进行阶级斗争教育。还指定一些城市中学开设了贫下中农子女班,招收少量优秀农村子女入学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 “文革”后期,举国盛行“忆苦思甜”,其表现形式主要有两种,一是召开忆苦思甜会;二是吃忆苦餐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 忆苦思甜会通常的情况是:会场是露天的,听众以青少年为主,主讲者多是在旧社会为地主资本家打过长工当过婢女的孤寡老人。他们痛说旧社会的苦,大讲新社会的甜。听众和讲者情绪保持一致,讲者喜,听众就脸溢笑容;讲者怒,听众就捏紧拳头;讲者哀,听众就埋下头作伤心状;讲者乐,听众就时不时笑出声来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吃忆苦餐则是集体共席,大家一齐吃猪糠饼、野菜之类的难咽食物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那个年代,国人的生活本来就很苦,也许正因为这样,才大讲特讲更苦的生活,大吃特吃更难吃的东西。用当时的说法,就是了解旧社会的苦,方知新社会的甜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 那是一个阳光和煦的下午,全校师生在操场举行忆苦思甜大会,前来给大家“忆苦思甜”的是邻村一位年过七旬的老大娘,她在旧社会是地主的童养媳,解放后不久便成了烈属五保户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老大娘佝偻着腰,被会议主持人搀扶着颤巍巍地走上讲台时,全场掌声雷动。老大娘坐下后,没有开场白,一张口就直奔主题,首先讲她在黑暗旧社会的血泪仇——怎样怎样受压迫受剥削受凌辱,如何如何过着猪狗不如的生活。讲到愤怒时,便舞划着右手,有时还拍了一下桌子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讲着讲着,她泣不成声,忙用衣袖左右擦拭着眼泪和鼻涕,全场人都适时低下头去,犹如集体默哀。老大娘毎讲到伤心处,站在她旁边的主持人就不失时机地带领全场人振臂高呼口号:打倒万恶的旧社会!打倒地主阶级!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老大娘开始讲新社会的甜了,顿时,她表情灿烂,脸上的皱纹散了开去,语调变得又柔又和,仿佛换了一个人似的,大家也就高昂起头颅,齐刷刷地望着她,一个个一副听得津津有味的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显然,老大娘很想把新社会的甜蜜生话讲深讲透,往往一件事讲了又讲,一句话反复讲上几遍。老大娘生有一儿,解放初期,儿子参军入伍,后在抗美援朝中壮烈牺牲。报告会接近尾声时,她讲了儿子在战斗中的光荣事迹,又讲了成为烈属五保户之后,政府怎样怎样关心她的生活,生产队对她照顾得如何如何好,比如平时分番薯总是挑大的分给她,逢年过节都给她送去大米和猪肉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 报告会接近尾声时,她讲了儿子在战斗中的光荣事迹,又讲了成为烈属五保户之后,政府怎样怎样关心她的生活,生产队对她照顾得如何如何好,比如平时分番薯总是挑大的分给她,逢年过节都给她送去大米和猪肉。
六、七十年代的忆苦思甜,时代的记忆:让人想不到的是,最后她这样说:“政府对我是再好不过了,但是,如果那年我儿子不去朝鲜打仗,他现在还活着,我也不是五保户,也不需要生产队这样照顾我,我儿子命短啊!”说完便扁着嘴巴“呜呜呜”地嚎啕大哭起来。大家听了她这些话,看见她哭成这个样子,真不知作出什么样的表情好,台下一时出现尴尬场面。
今天忆苦思甜的文章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,读完本文后,是否找到相关忆苦思甜的文章标题的答案,想了解更多,请关注www.yujiaowang.com鱼胶网站。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