花胶与阿胶的区别 花胶与阿胶的区别在哪里
相关花胶与阿胶的区别的扩展: 百年堂阿胶真能“美容”吗?
现在,很多东西都被包装成了“美容圣品”,阿胶、燕窝、雪蛤、鱼胶、灵芝……给人的感觉是随便吃点什么,都有“美容”的功效。让很多爱美的女士眼花缭乱,不知如何进行选择和辨别,美容真这么简单吗?
燕窝
所谓“圣品”如果有神奇之处,就只能指望“非常规”成分了。比如有人说燕窝中含有“丰富的表皮生长因子,能促进细胞生长”,从而实现“美容”。燕窝中是不是真有丰富的表皮生长因子,它对于人体有什么意义没有。表皮生长因子是一种小分子蛋白质,它的生理作用是与细胞表面的表皮生长因子受体结合,启动细胞分裂程序,从而实现细胞的增生。这种因子是人体的正常生理活动中产生的。它的作用要求整个分子到达细胞表面,并且保持着天然的空间结构。它存在于燕窝中,在烹饪的过程中要注意失去空营养。至于灵芝、雪蛤之类,因为其生长的环境很特殊,也含有一些特别的物质。对于这些成分也确实有过许多研究。有人会说,这些神奇的东西,其中肯定有现代科学不知道的神奇成分,就有美容的效果。
人体是一个复杂的整体,维持它的正常运转并不需要特别的“营养成分”。有一些食品成分对改善人体机能,防止某些疾病发生有一定的作用。不过利用这些成分的方法有时很复杂,并不是吃下去就可以了。所以虽然“美容圣品”拥有极大的市场前景,但在现代食品科学研究中却几乎是没有人搞的———成功希望接近于零的研究是没人愿意投资的。
阿胶的蛋白质
提到那些“美容圣品”,常常会有人(比如商家)在后面跟一句:含有多少种人体必需的氨基酸,多少种维生素,多少种微量元素,富含某某成分……说起来,任何一种食物都含有“多种氨基酸,多种维生素和微量元素”,并且“富含某种成分”。自然界的绝大多数动植物,都含有蛋白质、脂肪、碳水化合物、维生素以及矿物质。“美容圣品”含有的任一成分,都会在普通的食物中找到(甚至更优越)。比如说阿胶和鱼胶,主要成分是蛋白质。从食品营养的角度来说。人体对蛋白质的需求是为了满足氨基酸的需要,而人体对于各种氨基酸的需求并不一样。自然界中的各种蛋白质所含有的氨基酸比例也各不相同。如果一种蛋白质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的需求很相近,那么它满足人体需求所需要的量就比较少。在食品科学上,就说这种蛋白质品质更好。阿胶、鱼胶的氨基酸组成与人体的需求人体必需的一种,所以在营养方面的价值是高的。
我们来看看阿胶的组成成分阿胶由8万~20万个分子量组成。据百年堂阿胶提供的化学成分测析表显示:阿胶的化学成分主要为胶原蛋白(明胶原、骨胶原)、氨基酸、肽类、硫酸皮肤素、生物酸及27种微量元素,另外含多种微量元素,其占干重的85%。
1.蛋白质:阿胶水解可得明胶、蛋白质及18种氨基酸,其含有18种氨基酸,赖氨酸2.63%,组氨酸O.59%,精氨酸4.42%,苏氨酸3.21%,丝氨酸11.86%,谷氨酸O.59%,脯氨酸6.52%,甘氨酸13.36%,丙氨酸O.12%,缬氨酸O.84%,蛋氨酸O.20%,亮氨酸1.92%,异亮氨酸O.91%,酪氨酸O.29%,苯丙氨酸1.59%等。人体必需氨基酸占总氨基酸含量的15.98%~20.22%,尤其是赖氨酸和精氨酸。
2.微量元素:钾、钠、钙、镁、铁、铜、铝、锰、锌、铬、铂、锡、银、溴、钼、锶、钡、钛、锆等27种微量元素(Fe、Zn为最高)。
3.阿胶含氮16.43~16.54%,基本上是蛋白质。水解产生多种氨基酸,其中有赖氨酸10%、精氨酸7%、组氨酸2%等。从产生的氨基酸看,阿胶与明胶相似,但前者之赖氨酸较多,且含胱氨酸,而缺乏色氨酸。
4.含灰水化合物0.75~1.09%,钙0.079~0.118%。
5.硫酸皮肤素。阿胶在化皮过程中产生了硫酸皮肤素,这是一种血管保护剂,有抗血栓作用。
二、阿胶的主要成分的作用1.氨基酸从百年堂提供的阿胶成分分析可知,主要成分为胶原蛋白的水解产物。阿胶所含的蛋白质、氨基酸总量可达85%左右,现代医学认为,组成蛋白质的多肽和氨基酸是造血物质,有助于血细胞增殖、分化、成熟和释放,可增强机体代谢,促进血细胞生成。阿胶的氨基酸含量高于人参、西洋参、冬虫夏草等,各种必需氨基酸的比例也较为合理,易于人体吸收。2.胶原蛋白胶原蛋白是蛋白质的一种。人体所有蛋白质中约有30%~40%是胶原蛋白,它是一种纤维状蛋白质。几乎存在于所有器官中,尤其在皮肤、韧带、血管、软骨、骨骼、牙齿、肌肉、指甲和毛发中含量丰富,为人体含量最多的单一蛋白,也是身体不可缺少的物质。阿胶的主要成分是胶原蛋白及其水解产物。胶原蛋白具有:a.营养性:可以提供给皮肤层所必需的养分,滋润皮肤、延缓老化、美容、除皱、养发。b.修复性:胶原蛋白和周围组织的亲合性好,具有修复组织的能力。c.保湿性:由于胶原蛋白分子中含有大量的亲水基,具有良好的保湿功效能够保持肌肤润泽。d.亲和性:皮肤对胶原蛋白有很好的吸收作用。e.补钙:胶原蛋白还能使骨骼强壮,预防骨质疏松症;防止肌肤的老化;防止各种眼病的恶化消除黑眼圈、眼袋,改善关节的疼痛预防动脉硬化和高血压;预防癌症,防治白发、脱发。经常服用阿胶可以解除疲劳,保持精力充沛和活力,消除女性周期各种不适症状,调整更年期;提高皮肤的免疫力,改善皮肤的通透性,使皮肤变得有光泽、红润、细腻。3.硫酸皮肤素阿胶在化皮过程中产生了硫酸皮肤素,是一种血管保护剂,有抗血栓作用。4.多肽和氨基酸组成蛋白质的多肽和氨基酸是造血物质,有助于血细胞增殖、分化、成熟和释放,可增强机体代谢,促进血细胞生成。5.Fe元素阿胶当中的Fe元素是其他元素的10倍多。Fe本身就是组成血红蛋白、肌红蛋白的成分,还参与细胞色素及细胞色素酶的合成。6.Zn元素阿胶中的Zn元素仅次于Fe,中医认为的脾气虚弱证的病人血液中的Zn含量明显低于正常,且阿胶还可调整血液中的 Zn/Cu比例,对治疗虚证有益。7.赖氨酸阿胶中赖氨酸为碱性必需氨基酸,被称为第一限制性氨基酸。赖氨酸可以调节人体代谢平衡,为合成肉碱提供结构组分,而肉碱促使细胞中脂肪酸的合成。赖氨酸还能提高钙的吸收及其在体内的积累、加速骨骼生长发育。如果缺乏赖氨酸,会造成胃液分泌不足而出现厌食、营养性贫血,致使中枢神经受阻、发育不良,与蛋氨酸配合可抑制重症高血压病。8.蛋氨酸蛋氨酸为含硫必需氨基酸,与生物体内各种含硫化合物的代谢密切相关,蛋氨酸可转化为腺苷甲硫氨酸,而后者是机体内合成反应的甲基提供者,胆酸、胆碱、肌酸、肾上腺素等化合物的甲基都由此而来。当缺乏蛋氨酸时,会引起食欲减退、生长减缓、肾脏肿大和肝脏铁堆积等现象,最后导致肝坏死或纤维化。阿胶所含蛋氨酸比人参、西洋参、冬虫夏草含量高得多。9.色氨酸色氨酸是生成人体大脑中一种重要的神经传递物质(五-羟色胺),而此物质有中和肾上腺素和去甲肾上腺素的作用,并有改善睡眠的持续时间等重要作用。10.苯丙氨酸等苯丙氨酸可在人体转化为酪氨酸,但不能发生逆反应,几乎所有未用于合成蛋白质的苯丙氨酸均会转化为酪氨酸。缬氨酸、亮氨酸、异亮氨酸均属支链氨基酸,同时都是必要氨基酸。当缬氨酸不足时,中枢神经系统功能会发生紊乱,出现四肢震颤,红核细胞紊乱。亮氨酸可用于诊断和治疗小儿的突发性高血糖症,也可用作头晕治疗剂和营养滋补剂。异亮氨酸有预防神经障碍、食欲减退和贫血的作用,在肌肉蛋白质代谢中也极为重要。
关于阿胶的有效成分和主要物质基础,目前仍知之甚少。虽然国内学者对阿胶成分分离进行了初步探索,但具体有效物质还不清楚。通过阿胶的这些成分的了解,阿胶能有这么神奇的功效也就一点都不奇怪了。当然,阿胶虽好,也只有上好阿胶才能把这些功效发挥殆尽。可是虽然同样都称“阿胶”,本质差别却很大。比如说生产的水,晾胶的气候,生产的工艺,生产用的皮料
人们说女人如花。要养好花,需要的是适当的水,以及适量的普通平常的肥料。维持人体机能的良性运转,也并不需要什么“神奇”“特别”的食物。成分均衡的普通饮食,就是最好的“圣品”。比如说东阿阿胶!我国滋补保健的传统,源于古代人对食疗养生的重视。古人认为养生要顺应自然,治病要防于未然,其中,饮食是很重要的方面,食疗食养的思想在我国饮食文化中一以贯之。食物不但可以滋养身体,而且还可以治疗疾病,调节饮食以养生,利用食物以治病。古人认为“药食同源”,食物和药物原本同是大自然的一部分,都有其自身各种不同的性味特点,只不过因其对人体的作用不同,有的可滋补,有的可攻邪,有的可补可攻,才被人们分为食物和药物。由于阿胶滋阴补血,益气润燥,善治血证、虚证,尤其对妇女、老人来说,是天然的滋补佳品,因此,很早人们就开始服用阿胶,以滋补身体,形成了源远流长的阿胶滋补保健传统。阿胶,药食两用,补血养颜,滋阴润燥,已有两千五百多年的应用历史。阿胶,因得益于东阿水而得名,是水与火经过千锤百炼熔铸而成的天地精华,纯正的阿胶,近观“黑如莹漆”,对光则“光透如琥珀”,历来被宫廷贵族奉为养颜养生之珍品。
本文系《粤厨宝典》丛书作者潘英俊先生原创作品,旨在饮食文化及烹饪技术研究
前言:
很多人说“花胶”即是“鱼肚”。
这种认识是错误的。
正确的说法应该是“花胶”与“鱼肚”均出自大型鱼类的鱼鳔。
1970年代为高档食府以“花胶”与“鱼肚”入膳的分界线。
因为受到人口膨胀以及生态环境的诸多因素的影响,众多大型鱼类未等到老就被捕捉或因生存环境不适合生存而夭折。
正是这些原因,作商品的鱼鳔的质量有所下降。不得不以质感较艮韧的“鱼肚”代替质感燘软的“花胶”。
鳘鱼鱼肚,商品“广肚”之一
正文:
在1970年代以前,高档食肆菜单术语就有“棉花”的专用名称,粤菜著名的有“鸡丝烩棉花”“棉花五蛇羹”等。
所谓“棉花”,就是指大型鱼的鱼鳔干制品。
鱼鳔干制品古时又称“压胞”“海鳔白”“玉腴”“佩羹”“鱼脬”“鱼白”“白脬”“鱼鳔白”“鱼泡”“鱼卜”等,最初仅作为10多种鱼的鳔的干制品的统称,即为鳘鱼、大黄鱼、毛鲿鱼、海鳗、鲟龙等海产或水产鱼鳔的干制品,因富有胶质,所以商品又称之为“花胶”。油炸膨化如棉花又得“棉花”之菜单术语。
这里需要清晰一个时间段。
即使是明代能够有郑和带动的“七下西洋”,但我国真正以海产为膳食材料再要相隔很长的日子。
也就是说,在一段很长的时间里,干制鱼鳔的制品均以淡水鱼或近岸咸水鱼居多,尤其以游弋于咸淡水交界的黄花鱼的鱼鳔为主。
黄唇鱼鱼肚,商品“广肚”之一
很多人有误解,认为“花胶”是鱼肚的上品,亦有人说它是“黄花胶”或“白花胶”的简称。
但这种解释并没有说出名字的实质。
花胶的确是胶,是熬取自鱼鳔的胶,为带状或线条状,质坚硬,淡黄色或黄白色,半透明,略有光泽,又被称作“鱼胶”“鳔胶”“鱼旋胶”“鱼线胶”等。
因此它与鱼肚的上品、下品没有关联。
它与山东阿县阿井的水与驴皮熬成阿胶的原理是一样的。
毛鲿鱼肚,商品“广肚”之一
早在1000多年前的唐代,就有人用花胶治病了,这一处方收录在陈藏器撰写的《本草拾遗》之中,据书中载,它有补肾益精、滋养筋脉、止血、散瘀及消肿等功效。
事实上,“鱼肚”与“花胶”的功效是相同的,熬取花胶,是贪图它溶得快,几乎一热就溶,这对急性的病人来说很有帮助。
需要强调的是,以上分类是站在中医的角度,但如果站在商品的角度,商家会将鱼鳔外层称为“花胶”,将鱼鳔内层称为“鱼肚”。
有一点还要补充。
为什么过去认识“花胶”比认识“鱼肚”的多?
因为,“花胶”最初并不为膳食而准备的,其最大功能是家私木器的粘合剂。
后来,中医认为其具药效,“花胶”才慢慢由此引伸膳用。
慢慢地,人们又意识到鱼鳔的内层又可以膳用,也就使“鱼肚”确定为正式的商品。
黄花筒(黄花鱼鱼肚)
按清末民初的时间段去看,以黄花鱼的鱼鳔作商品,会有以鱼鳔外层晒干的“黄花胶”,与以鱼鳔内层晒干的“黄花筒”。
随着大型野生黄花鱼数量减少,市面仅能见小型黄花鱼的鱼鳔制的“黄花筒”。
约于清代中期,随着我们渔船可以轻易常年(这个先决条件很重要,因为在某些风平浪静的季节,我国渔民已率先在中国南海各大岛礁驻足,但碍于船小,渔获甚少)在中国南海捕鱼之后,干制鱼鳔不再局限于淡水鱼或近岸咸水鱼的了,远海的大型鱼的鱼鳔也晒干成为商品。
一般淡水鱼的鱼鳔称“鱼卜”
根据鱼类来源不同,鱼肚又有“鳘肚”“黄花鱼肚(黄花筒)”“鳝肚”和“鸭泡肚”等多个品种。
在此又有一个较具争议的名称——广肚。
对于这个名称,广东与外省都有各自的演绎,外省厨师认为因鱼肚产于广东或来源于广东,故名。
广东厨师则不是这样认为,他们认为由于自清末始,广东的饮食呈现一派生机,有“食在广州”之名,广州的食肆也更趋向高档化,于是质优而体大的鱼肚都以广州为集散地,货源并不一定来源于本省,外省甚至是外国都有。为了区别于体形较细小的货色,海味商行惯称体形较大的鱼肚为“广肚”,意为大也,并非广东或广州的缩写。
一般称“广肚”的多为鳘肚之类,鳝肚等则没有这个别称。
如果了解干制鱼鳔的历史发展,就可以解答为什么“鱼肚”的一种商品叫“广肚”的了。
因为正如上文所述,我国渔民虽然可至南海诸岛捕鱼,但碍于渔船甚小,所得渔获不足以影响到内陆的饮食界。
但是,随着渔船逐渐加大,南海的渔获开始受到或影响到内陆的饮食界。
当中就包括“鳘鱼”晒干的鱼鳔。
不过,按当时计,海味店并不清楚什么是“鳘鱼”,所以就将其晒干的鱼鳔以集散地及融入阔大之意而称为“广肚”。当然还包括毛鲿鱼、黄唇鱼的鱼鳔内层干制品。
需要说明的是,“鳘鱼”(还包括毛鲿鱼、黄唇鱼等)的鱼鳔也分两层。
不过,其俗称“花胶”的鱼鳔外层十分软(含水量多),且油脂多,很难成片晒干,故多以其内层作商品。称“广肚”或“鳘鱼肚”。
称“鳘鱼肚”是1980年代以后的事。
其实,原来鱼肚亦有公、乸(母)之分,其质地截然不同,
“鱼肚公”形长纹直,肉厚实,质爽软滑,受热不容易泻身(北方称“朦变”),酒楼较喜欢使用;
“鱼肚乸(母)”形圆纹横,肉宽薄,加工时容易泻身(朦变),一般只适合家庭食用。
由于鱼肚价格不菲,故曾有不法的食肆会利用风干的猪皮,经油炸法膨胀制成来冒充。不过,随着现代人对“花胶”“鱼肚”的认识加深,这种现象已鲜见了。
不论是“花胶”亦或“鱼肚”,作商品的都是干制品,所以都要经过涨发才能膳用。
一般而言,“花胶”多用油炸涨发处理。“鱼肚”多用浸焗涨发;如用油炸涨发要用物将其完全浸入油内,以中火加热,让油温控制在130摄氏度左右,不能高油温和快炸,务必让较厚的内部也能充分膨化,否则“生骨”和吃之黐牙。
全文完
今天花胶与阿胶的区别的内容先分享到这里了,读完本文后,是否找到相关花胶与阿胶的区别在哪里的答案,想了解更多,请关注www.yujiaowang.com鱼胶网。版权声明:本文内容由互联网用户自发贡献,该文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。本站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服务,不拥有所有权,不承担相关法律责任。如发现本站有涉嫌抄袭侵权/违法违规的内容, 请发送邮件至 294298164@qq.com 举报,一经查实,本站将立刻删除。